中科院841生态学历年完整真题(1997-2021年)

2022-11-05
321
分享

中科院841生态学历年完整真题(1997-2021年)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1997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8×3′)


1、协同进化




2、内禀增长率




3、生态工程




4、净初级生产力




5、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6、谢尔福德氏(Shelford's)耐性定律




7、边缘效应




8、生态演替




二、简述题(任选三题;3×14′)


1、简述种群增长基本类型,并说明环境容量对种群增长的影响。








2、简述生态学发展的理论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3、简述生物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








4、简述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功能。








三、论述题(任选两题;2×17′)


1、试论述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2、论述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


















3、论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丧失的原因及保护的对策。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1998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6×5′)


1、生态平衡




2、温室效应




3、生境




4、生态学




5、生物小循环




6、生态工程




二、简述题(4×10′)


1、简述生态演替的主要类型及其内容。








2、举例解释边缘效应。








3、分析单种群增长的两种模型。








4、简述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成分。








三、论述题(2×15′)


1、试论述种间关系及其内容。












2、试用系统科学或控制论的观点举例分析一个生态学问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1999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态学


一、成对名词解释(20×2′)


1、生态因子 2、生态型




3、r-对策 4、k-对策




5、食物链 6、食物网




7、种群 8、群落




9、竞争 10、协同进化




11、耐性限度 12、生态幅度




13、原生演替 14、次生演替




15、初级生产 16、次级生产




17、可再生资源 18、不可再生资源




19、温周期现象 20、光周期现象




二、简答题(4×5′)


1、简述种群空间格局的类型及其特征。










2、简述林德曼百分之十定律。










3、简述生活型与成层现象。










4、列举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类型。










三、论述题(2×20′)


1、论述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分类。
















2、论述生态学的概念及其分支,并谈谈你对近年来生态学发展趋势的理解。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0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10×3′)


1、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




2、最小最大限制定律(Shelford's limiting law)




3、基质(matrix)




4、边际效应(edge effect)




5、生态等值(ecological equivalents)




6、基石种(key stone species)




7、腐食食物链(detritus food chain)




8、密度制约(density dependent)




9、生态系统服务功能(ecological services)




10、生态工程(ecological engineering)




二、简答题(4×10′)


1、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简述种群增长的类型。








3、简述景观格局及其形成类型。








4、简述生物多样性内涵、丧失的原因及保护途径。










三、论述题(2×15′)


1、试论述生态演替过程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演替趋势。
















2、阐明全球碳循环过程,并论述温室效应(这里指全球温度上升与大气二氧化


碳浓度增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过程。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10×3′)


1、生态学




2、生境




3、耐性限度




4、温周期现象




5、光周期现象




6、种群密度




7、生态平衡的阈值




8、协同进化




9、演替




10、食物网




二、简答题(6×5′)


1、列举生态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2、简述生态因子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3、简述种群年龄结构的概念及类型。








4、简述两种生态对策的对比。








5、简述种间关系的类型。








6、简述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








三、论述题(2×20′)


1、概述物质循环的一般过程及主要类型。


















2、试分析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10×3′)


1、生态位




2、内稳态




3、景观连接度(连接度)




4、生态等值




5、生态幅




6、基石种




7、生物富集




8、生态效率




9、生物多样性




10、生态服务功能




二、简答题(4×10′)


1、简述植物对光强的适应类型。








2、简述种群存活曲线的类型。








3、简述景观格局及其形成机制。








4、简述生物入侵的危害与控制途径。










三、论述题(2×15′)


1、试论述生态演替过程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演化趋势。


















2、阐明全球氮循环过程,并论述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氮沉降、富集养化、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对生态效应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10×3′,共30分)


1. 生态型(ecotype)




2. 无性系种群(clone population)




3. 竞争排斥原理(competition exclusion principle)




4. 功能反应(function response)




5. 盖阿假说/盖娅假说(Gaia hypothesis)




6. 净生产力(net productivity)




7. 香农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ner index)




8. 生物富集(ecological amplify)




9. 基质(matrix)




10.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ecosystem service)




二、简答题(6×10′,共60分)


1. 简述种群相互作用类型。








2. 试写出种群增长模式模型:逻辑斯谛增长模型与两个种群增长模型,并说明式中r、K、α、β等的生物学意义。








3. 试述植物对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响应方式。








4. 简述顶极群落的类型。








5. 简述生态系统分解者的主要类群及其过程。








6. 简述廊道的类型和生态功能。








三、论述题(4×15′,共60分)


1. 阐述述植物对干旱的反应与适应方式。












2. 阐述生物入侵的过程、危害与控制途径。














3. 阐述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区别。














4. 阐明全球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并论述人类活动对硫循环的影响及其生态效应过程。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4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 生物圈




2. 生态因子




3. 种间竞争




4. 生态位




5. 生活型




6. 季相




7. 群落交错区




8. 初级生产力




9. 景观




10. 尺度




11. 生物多样性




12. 生态工程




二、简答题


1、简述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2、简述负反馈调节的生态学意义。








3、简述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类型及其特点。








4、简述耐盐植物的类型及特征。








5、简述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








6、简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








7、简述水分要素的生态作用。








三、论述题


1、阐述群落的基本特征。












2、举例说明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












3、试述生态规划的概念、特点及原则。












4、论述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5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协同进化




2.动态生命表




3.功能反应




4.初级生产力




5.基因流




6.生态效率




7.边缘效应




8.优势种




9.适应




10.内禀增长率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群落演替的过程特征、类型,并论述演替理论对退化群落恢复的指


导意义。












2、简述种群调节的几种主要学说及其争论焦点。












3、写出种群指数增长、逻辑斯蒂曲线增长模型和两个种群间的竞争作用、捕食


作用、寄生作用模型,并说明其中的r、k、α、ε、a 五个参数的生物学意义。














4、试比较单顶极群落学说与多顶极群落学说的差异。
















5、给出次级生产过程模式框图,并试述次级生产量估算的几种方法。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6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8×5′,共40分)


1.种群内禀增长率(intrinsic rate of increase)




2.竞争排斥原理




3.r,k 对策者(r-strategist and K-strategist)




4.食物链




5 边缘效应(edge effect)




6 优势种(dominant)




7 生态系统(ecosystem)




8 生产力




二、简述题(任选四题;4×15′,共60分)


1 解释Lotka-Volterra 种间竞争模型,并说明它可能的几种结局。








2 简述种群调节的几种主要学说及其争论焦点。








3 简述群落演替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4 试论系统模型建立的几个步骤。








5 简述全球气候变化对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从2007年开始,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7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态学(甲)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 成对名词解释(6×8′,共48分)


1.表型适应(Phenotypic adaptation)与进化适应(Evolution adaptation)




2.单体生物(unitary organism)与构件生物(modular organism)




3.生境(habit)与生态位(niche)




4.生物量(biomass)与生产量(力)(production)




5.食草(捕食、牧食)食物链(grazing food chain)与残渣(腐食、碎屑)食物链(detritus food chain)




6.上行控制效应(button-up effect)与下行控制效应(top-down effect)




二、 问答题(从以下6题中任选5题,5×15′,共75分)


1、简述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并分别说明植物是如何适应水体和沙漠两种不同生境的。








2、简述种群逻辑斯蒂增长dN/dt=rN((K-N)/K)模型中的假说、参数r、K的生物学意义及r、K对策者的主要特征。








3、简述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及其特征,并论述群落演替理论对退化群落自然恢复的指导意义。








4、何谓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简述分解作用的三个过程及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的主要生态因子。










5、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阐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两种主要途径?










6、简述全球变化的主要类型,阐述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对森林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三、综合分析题(27′)


1、何谓外来入侵种(invasive species)?(3′)




2、简述生物入侵的一般过程(5′)。




3、目前在我国发现了一些外来入侵的植物(如紫茎泽兰)、外来入侵的植食性动物(如美国白蛾)暴发危害。试应用你所学的知识,以某种外来入侵的植物(如紫茎泽兰)或者外来入侵的植食性动物(如美国白蛾)为例(任选其中的一种),简明扼要回答以下问题:


1)可以通过那些方法调查得出该外来种种群发生的绝对密度?(2′)




2)假设该外来种与当地另一近缘种存在着竞争关系,试建立该外来种种群(N1)与当地另一近缘种种群(N2)竞争的作用关系模型,并分析它们之间竞争作用的可能结果?(5′)






3)从该外来种自身遗传特性及侵入地自然、生物环境的角度,探讨该外来种暴发的可能机制?(8′)









4)根据该外来种种群暴发的可能机制,从生态系统管理角度,提出对该外来种控制的对策(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7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态学(乙)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10×4′,共40分)


1.层片(Synusia)




2.净初级生产量(Net primary production)




3.物质周转率(Turnover)




4.光周期现象




5.边缘效应(Edge effect)




6.尺度推绎(Scaling)




7.生态交错带(Ecotone)




8.能量金字塔(Pyramid of energy)




9.斑块(缀块,patch)




10.温室效应




二、成对名词解释(5×6′,共30分)


1、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




2、r-对策与K-对策




3、动态生命表与静态生命表




4、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5、优势种与建群种




三、简答题(4×10′,共40分)


1.从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两方面分别简述旱生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2.陆地表面枯枝落叶的分解经历哪些过程?在分解过程中,分解速率和待分解物质的多样性将如何变化?








3.简述干扰在植物群落结构形成中的意义。








4.简述有关群落演替的单元顶极论和多元顶极论。








四、论述题(2×20′,共40分)


1.论述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碳循环过程可能产生的影响。














2.分析如何应用生态学原理控制或减缓因生境破碎化而造成的生物多样性下降


的趋势。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态学(甲)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


1.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2.生命表




3.协同进化




4.生态入侵




5.异质种群




6.地理变异




7.亲缘选择




8.他感作用




9.可持续发展




10.生态系统服务




11.阿利氏规律




12.生物量




13.性状替换




14.生态位




15.同资源种团




二、简述题


1.什么是r-选择和K-选择?比较他们的有关特征。






2.简述种群调节中的遗传调节学说?(奇蒂Chitty学说)






3.决定群落中种群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为什么热带地区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高于温带和极地?






4.从营养结构上讲,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组成部分?以草地或池塘为例进行阐述。






三、综合分析题


1.何谓外来入侵种




2.简述生物入侵的一般过程








3.目前我国某地发现一种外来入侵的植食性小型动物爆发危害。用外来入侵种为例,回答问题:


1)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调查得出该外来种种群发生的绝对密度




2)假设该外来种与当地另一近缘种存在着竞争关系,试建立竞争作用模型,并分析它们之间竞争作用的可能结果








3)从该外来种自身遗传特性及侵入地自然、生物环境的角度,探讨该种爆发的可能机制










4)根据该种爆发的可能机制,从生态系统管理角度,提出对该外来种控制的对策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态学(乙)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


1.生命表




2.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3.异质种群




4.表型适应




5.下行控制效应




6.最大持续产量




7.生态效率




8.可持续发展




9.他感作用




10.演替




二、简述题


1、何谓有效积温法则?简述动、植物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方式。




2、简述种群逻辑斯蒂模型中的假说、参数r、K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对策者的主要特征。




3、何谓协同进化?分别简述竞争物种之间、捕食者与猎物之间、寄生物与寄主之间、植物与食草动物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4、何谓群落的演替?说明陆地生物群落演替的过程,并举例说明群落演替理论对退化生物群落恢复的指导意义。




5、简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分别说明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的主要测定方法。




6、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阐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态学(甲)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词4分,共60分)


1.驯化


2.限制因子


3.适合度


4.进化稳定策略


5.边界值原理


6.封闭性种群


7.功能反应


8.似然竞争


9.关键种


10.下行控制效应


11.碎屑食物链


12.生态效率


13.生物富集作用


14.最大持续产量


15.生态系统管理




二、简述题(每题15分,共90分)


1.何谓生命表?它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如何通过生命表估算内禀增长率。




2.解释逻辑斯蒂方程中参数r、K的生物学意义,说明r、K对策者的主要特征及其在有害生物管理中的应用。




3.简述两个物种种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主要类型及每种类型的作用特点。




4.绘出生态系统能流模式图,写出并说明初级生产者和次级生产者能量收支的估算


公式。




5.简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解释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变化)的概念,并阐述全球气候变化对动物个体、种群和群落的可能影响。




6.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导致其丧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试运用所学的生态学知识,阐述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态学(乙)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


1.群落稳定性


2.种间关系


3.群落交错区


4.生物富集作用


5.边缘效应(edge effect)


6.温室效应


7.生态系统(ecosystem)


8.生产力


二、简述题


1 何谓种群和种群动态?简述种群绝对密度的主要测定方法。




2 何谓种群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简述种群外源性调节的几种主要学说及其争论焦点。




3 何谓群落演替?它可以分为哪些类型?举例说明群落演替的一般过程或包括的主要阶段(四个阶段)。




4 何谓生产力(量)?简述次级生产力的生产过程及其主要测定方法。




5 简述全球气候变化对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三、综合分析题


已有研究表明,斑尾榛鸡是中国特产松鸡科鸟类,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的高山针叶林中。近年来,由于低海拔地区的毁林开荒等人类的活动,整个地区原始针叶林呈现严重斑块化,使斑尾榛鸡的栖息地隔离分化,许多地区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


1)何谓集合种群?


2)如何通过生态学的研究手段(即研究中应该注重收集哪些方面的数据?采用什么研究技术?),研究斑尾榛鸡集合种群的生存状况,进而为斑尾榛鸡的保护提出对策。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态学(丙)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计60分)


1.自然选择


2.生命表


3.存活曲线


4.竞争排斥原理


5.协同进化


6.种群调节


7.食物链与营养级


8.关键种


9.生物量


10.生态系统服务


11.生态入侵(生物入侵)


12.亲缘选择


13.可持续发展


14阿利氏规律


15他感作用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计90分)



1.什么是适应?简述动物对寒冷(低温)环境的适应方式。




2.影响(植物)种群动态的基本参数是哪几个?种群间主要相互作用有哪几种?主要特征是什么?




3.决定群落中种的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为什么热带地区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高于温带和极地,有哪些主要学说?




4.从营养结构上讲,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组成部分?试以草地或池塘生态系统为例进行阐述。




5.什么是生多样性?简述生物多样性保护途径有哪些?




6.什么是生物入侵?简述入侵生态学的核心科学问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态学(丁)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成对名词解释(每组8分,共计48分)


1.最小因子定律与限制因子定律


2.富营养化与富集作用


3.动物信息素与他感作用


4.群落稳定性与恢复力


5.利他行为与互利共生


6.演替系列(序列)和顶极群落




二、问答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


1.简述土壤的生态作用,土壤各生态因子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2.简述动物与捕食者,植物与食草动物,寄生者与寄主的协同进化关系。




3.分别列举一个捕食、寄生、腐生食物链,说明食物链为什么通常只有五到六环。




4.简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容和研究生态服务功能的意义。




5.简述水生环境的原生演替和退化草原上的次生演替。




三、综合分析题(27分)


为什么会产生温室效应,碳的全球循环,以及CO2浓度升高对生态系统各个层次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态学(甲)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计60分)


1、自然选择


2、生命表


3、存活曲线


4、竞争排斥原理


5、协同进化


6、种群调节


7、食物链与营养级


8、关键种


9、生物量


10、生态系统服务


11、生态入侵


12、亲缘选择


13、可持续发展


14、阿利氏原理


15、他感作用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计90分)


1、什么叫适应?动物对寒冷的适应方式有哪些?




2、影响种群动态变化的参数主要是哪几个?种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3、影响/决定群落多样性的因素?为什么热带的多样性比寒带、温带丰富,主要学说有哪些?




4、从营养结构上讲,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组成部分?以草地或池塘为例进行阐述




5、什么叫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有哪些?




6、什么是生物入侵?简述生物入侵研究的核心问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态学(乙)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计60分)


1.生物多样性


2.偏利共生


3.光饱和点


4.群落稳定性


5.能量锥体


6.存活曲线


7.竞争排斥原理


8.群落交错区


9.表型适应


10.种间关系


11.演替(群落演替)


12.生态位


13.限制因子


14.温室效应


15.生态工程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计90分)


1.简述外源性因子调节学说,并阐述其争论焦点。




2.从营养结构上讲,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组成部分?以草地或池塘为例进行阐述。




3.简述群落演替的分类及其主要类型的特点。




4.如何合理评价逻辑斯蒂增长模型。




5.简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途径及其内容。




6.举例说明群落演替的过程特征、类型,并论述演替理论对退化群落恢复的指导意义。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态学(甲)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成对名词解释(每组6分,共60分)


1.生态型与生活型


2.上行控制效应与下行控制效应


3.生物量与生产力


4.表型适应与进化适应


5.种群与异质种群


6.r-对策者与k-对策者


7.生物富集作用与富营养化


8.优势种与建群种


9.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10.群落的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




二、问答题(7选6,每题15分,共90分)


1.光的生态作用?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和动物对光周期适应的生态类型?




2.生态系统由幼年期到成熟期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什么变化特征?并论述对退化群落自然恢复的指导意义和对生态系统管理的指导意义。




3.内禀增长率rm=(lnR0)/T 中,R0 和 T的生态学意义,根据该公式指出控制人口增长的途径。




4.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学中四个层次的影响。




5.协同进化?简述竞争种间、捕食者与猎物种间、寄主与寄生物间、植物与食草动物间的协同进化?




6.何谓外来入侵种?外来入侵种可能带来的生态后果?从外来种自身遗传特性与侵入地的自然、生物环境角度,探讨外来种爆发的可能机制?




7.中国植被分类的原则?主要系统单位(分类单位)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态学(乙)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40分)


1、他感作用


2、繁殖成本


3、光周期现象


4、局域种群


5、抽彩式竞争


6、瓶颈效应


7、生物扩大作用


8、生物学零度


9、生态交错带


10、生态流




二、成对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原生裸地与次生裸地


2、内禀增长率与瞬时增长率


3、单体生物与构件生物


4、基础生态位与实际生态位


5、狭义Meta-种群与广义Meta-种群




三、不定项选择(每小题4分,共20分;多选少选错选漏选均不给分)


1.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特点有(   )


A.有发达贮水组织   B. 原生质浓度低    C.高根/冠比    D.叶片大


2.以下属于种间关系的有(   )


A.中立【猎猎推测实为中性】      B.互利共生     C.捕食     D.偏害作用


3.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


A.植被型、群系、群丛   (其余略)


4.与生态平衡有关的概念有(   )


A.稳定性     B.自治力    C.镶嵌性    D.协同作用


5.河流廊道包括(   )


A.河流    B.河漫滩    C.河岸    D.岸边高地    E.周边公路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可杂交性”作为种鉴定依据的优点与缺点分别是什么?




2、什么是生态规划?你如何理解生态规划?




3、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是什么?




4、简述生物多样性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变化规律。




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有哪些类型?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群落结构形成的平衡说与非平衡说的主要内容及两者的不同点。






2、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自然保护区设计中的应用及局限性。


(另,生物地理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自然保护区设计中的作用及局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态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


1.热中性区(Thermal neutral zone)


2.异质种群(Meta-population)


3.-3/2自疏法则(-3/2 thinning law)


4.协同进化(Co-evolution)


5.生态流(Ecological flow)


6.生态系统发育(Ecosystem development)


7.景观异质性(Landscape heterogeneity)


8.生物地球化学模型(Biogeochemical model)


9.尺度推绎(或尺度转换)(Scaling)


10.生态系统服务功能(Ecosystem services)


二、成对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年龄锥体(age pyramids)和生态锥体(ecological pyramid)


2.群落抵抗力(resistance)稳定性和群落恢复力(resilience)稳定性


3.生物量(biomass)和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


4.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和关键种(key-stone species)


5.似然竞争(apparent competition)和资源利用性竞争(exploitation competition)




三、问答题(从以下6题中任选5题,每题13分,共计65分)


1.简述温度和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并论述中国植被的地带性规律及其与水热条件的关系。  




2.解释生态位概念的拓展,说明它们之间的差异,并应用生态位理论解释自然生物群落。




3.何谓温室效应?产生温室效应的生态学原因是什么?简述全球气候变暖对动物个体、种群、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可能产生的影响?




4.阐明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说明热带地区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高于温带和极地的原因。




5.图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流模式,并分别说明草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的主要测定方法。




6.岛屿生物地理学中Mac Arthur-Wilson动态平衡理论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当今生物保护上,异质种群理论取代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物保护范式的这种转移是否意味着岛屿生物地理学在保护生物学中已经毫无价值?请说明理由。




四、综合分析题(25分)


假设在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发现了一种重要的有害植物(如黄花棘豆、光果大戟)或有害动物(如害虫或害鼠)暴发危害。使用所学的生态学知识,以其中一种有害物种(植物或动物)为例简明概要回答以下问题:


(1)可以通过哪些生态学方法调查该有害生物种群的绝对密度。(3分)


(2)从种群调节的外源性调节学说,探讨该有害物种暴发的可能机制。(8分)


(3)分别从上行控制效应(bottom-up effect)和下行控制效应(top-down effect)理论,探讨利用食物链控制该有害物种发生的可能途径。(8分)


(4)从生态系统管理的角度,提出草原生态系统有害生物控制对策。(6分)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态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10×3′)




1、适合度( Fitness)





2、有效积温法则(Law of sum of effective temperature)




3、标志重捕法(Mark-recapture method)




4、他感作用(Allelopathy)




5、中度干扰假说(Intermediate disturbance hypothesis)




6、香农—威纳尔指数 (Shannon-Wiener`s diversity index)




7、景观破碎化(Landscape fragmentation)




8、同化效率(Assimilation efficiency)




9、最后产量恒值法则(Law of constant final yield)




10、生态系统管理(Ecosystem management)




二、双名词解释(4×5′)




1、适应性趋同(Adaptive Convergence)和适应性趋异(Adaptive Divergence)




2、频度(frequency)与多度(abundance)




3、群落的平衡学说(equilibrium theory)和非平衡学说(non-equilibrium theory)




4、单体生物(unitary organism)与构件生物(modular organism)




三、简答(六选五,5×15′)




1、何谓耐受性定律?何谓生态幅?以下两幅图中的上图为某地点的生态气候图,下图为两种植物在水分供应充足时的生长量对气温的反应曲线,分析这两种植物能否稳定分布于该地点?












2、简述两个物种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主要类型及其作用特征,论述自然界中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互利共生主要存在的方式。








3、何谓生态演替?“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正在进行的重大生态工程之一,请解释农田弃耕后自然恢复属于哪一种演替类型?并阐述该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性?








4、何谓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简述生态系统中氮(N)的循环过程,说明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5、试述中国植物群落的分类原则?说明中国植物群落的分类系统和单位?








6、何谓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简述分解作用的三个过程及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的主要生态因子。








四、综合分析题(25’)




下图是一个经过修改的秸秆多级利用图,试应用你所学的生态学知识,简明扼要回答以下问题:







1、解释该图的生态学过程(2分),并说明该图所利用的生态学原理(1分)?






2、何谓生态学效率(ecological efficiency)(2分)?阐述Lindeman能流转化效率定律;根据Lindeman能流转化效率定律,假设农作物为120个能量单位,则通过农作物-家畜-食用菌-蚯蚓食物链,转化到蚯蚓时能量应该是多少能量单位(4分)?




3、解释该生态系统所包括的2种类型食物链的特点(2分)?分别说明它们在该系统能流过程中的作用(2分)。




4、应用关于食物链的2种主要理论,分别解释为什么食物链的长度一般为3-5节(6分)?




5、如何调节食物链的长度,以分别满足该生态系统中人类的如下三种需求:1)籽实、2)畜产品、3)籽实及畜产品(6分)?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态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10×3′)


1、表型可塑性


2、景观等级性原理


3、种群的空间分布图式


4、群丛


5、最小可存活种群


6、矿化


7、同资源种团


8、生态阈限(部分版本错写成生态域限)


9、顶极群落(部分版本错写成顶级群落)


10、生态适宜性分析(部分版本错写成生态适应性分析)


二、双名词解释(4×5′)


1、生活型与生态型


2、种群调节与种群波动


3、内禀增长率与周限增长率


4、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三、简答(六选五,5×15′)


1、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分别简述植物对光照强度和动物对光周期的适应类型?




2、简述生物入侵的过程?以一种入侵生物为例,以入侵性和可入侵性阐明生物的进攻能力和被入侵群落的抗干扰能力。




3、简述生物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差异?决定一个地区生物多样性等级不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应用哪些生态学方法可以展开一个地区的物种多样性调查?




4、何谓植被分区?植物群落分布为什么会具有三向地带性?简述中国的主要植被类型和植被带?




5、简述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到成年期的结构、功能变化的主要特征?比较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如人工造林、智能光草)所形成的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差异。




四、论述题(25’)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第四次评分估报告预测,到2100年,CO2浓度将达540—970ppm,平均地表温度相对1990年将上升1.1—6.4摄氏度。请回答:


1、简述估计陆地生态系统碳的存储量的3种方法。(4′)


2、图示并简述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过程。(6′)


3、基于碳循环过程,简述大气CO2浓度升高的生态学原因。(3′)


4、简述大气CO2浓度升高与气候变暖的关系。(2′)


5、简述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植物生理生态、种群、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8′)


6、针对人类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影响,提出减少或控制CO2浓度升高的主要对策。(2′)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态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10×3’)


1、分子进化的中性理论


2、权衡


3、胁迫


4、土壤种子库


5、进化稳定对策


6、β多样性


7、生态系统


8、周转率


9、冗余假说


10、种群环境容纳量


二、双名词解释(4×5’)


1、生理分布区和生态分布区


2、繁殖价值和繁殖成本(代价)


3、群落分类和群落排序


4、数量金字塔和生物富集作用


三、简答题(六选五,5×15’)


1、土壤的生态学作用?土壤形成过程中生物因素的作用?举例说明土壤对植物群落地带性分布的影响。




2、简述种群的3个外源调节和3个内源调节学派的主要理论。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说明生物入侵有害种的入侵机制。




3、什么是协同进化?协同进化的方式有哪些?从宿主—寄生物—环境的角度解释为什么气候变化加剧会导致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




4、简述群落的基本特征。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群落垂直结构的关系?同一群落中的物种组成具有相似性,为什么北方森林植物群落的相似性高于热带雨林?




5、简述生态系统水循环和全球水循环的过程。人类活动对全球水循环的影响及造成的生态后果?




四、论述题(25’)


珙桐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濒危物种,以其中一个为例,说明:


测量这种物种丰度的方法。(3分)


【猎猎说:这里的丰度(常见于微生物生态学)应为多度(常见于较大尺度的生态学)】


保护这些濒危物种的途径。(4分)


什么是关键种。保护关键种的意义?(7分)


阐述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M-W动态平衡理论)(5分)


应用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说明建立(设计)自然保护区的原则(6分)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态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10×3’)


1、生态幅


2、温周期现象


3、种群空间分布图式


4、偏利共生


5、α-选择                         


6、铆钉假说


7、周转率


8、分解作用


9、生物浓缩系数


10、生态系统管理


二、双名词解释(4×5’)


1、种群和异质种群


2、营养物种和同资源种团


3、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


4、指示物种和生态等价种


三、简答题(六选五,5×15’)


1、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分别简述植物、动物对光周期的适应类型。




2、何谓协同进化?简述植物与植食性动物的协同进化过程,并论述气候变化中气温升高如何影响植食性动物和植物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3、简述生物入侵过程,说明影响生物入侵的主要生态因子,论述生物入侵对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图解说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通式,给出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计算公式,如何测定它们的同化效率和生长效率。




5、简述磷(P)的循环过程,论述水体磷(P)富营养化对湖泊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可能影响。




6、简述景观要素类型,论述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形成的作用及其生态效应。




四、论述题(25’)


1、何谓生物群落?(2’)


2、简述中国生物群落分类系统。(5’)


3、简述我国东部森林群落的类型。(4’)


4、说明不同森林生物群落在我国东部的主要分布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6’)


5、论述我国东部自然森林与人工森林结构、生态服务功能的差别。(8’)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态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10×3′)


1、权衡


2、胁迫环境


3、平均拥挤度


4、生态位优先占领假说


5、γ多样性


6、生态等价种


7、生态效率


8、库


9、景观连接度


10、尺度效应


也有人回忆还考察了“生物多样性”


二、双名词解释(4×5′,其中每个名词解释2′,它们之间的区别1′)


1、分株种群和无性系种群


2、种群调节和种群波动


3、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4、基质和斑块


三、简答题(5×15′)


1、简述Tansley、Lindeman、Odum、马世骏等人的生态学贡献,及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过程。(有人回忆还有Haeckel、Elton、Clements)




2、简述生态因子的概念,并论述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以及土壤对植物群落的影响、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土壤生态因子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3、简述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到成年期结构与功能变化的主要特征?比较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如人造草坪)所形成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差异。




4、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如何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保护生物多样性。




5、以湿地为例简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论述可从哪两方面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四、论述题(25′)


1、图示并简述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


2、结合图示说明大气CO2上升的原因。


3、CO2浓度上升对植物生理功能、种间关系、群落、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


4、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降低CO2浓度。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态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10×3′)


1、自然选择


2、最大持续产量


3、进化稳定策略


4、冗余假说


5、建群种


6、土壤种子库


7、斑块


8、生态阈限


9、分解作用


10、生态等价种




二、双名词解释(4×5′,其中每个名词解释2′,它们之间的区别1′)


1、基质与廊道


2、能量金字塔与生物富集作用


3、繁殖成本与繁殖代价(一说繁殖价值与繁殖代价)


4、基础生态位与实际生态位




三、简答题(5×15′)


1、什么是光周期现象?温周期现象?论述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和动物对光周期的适应类型。




2、什么是生命表?内禀增长率计算公式中的T和R0的意义?怎样运用它来控制生物(人口)数量?




3、简述生物入侵过程?生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用生态学原理解释生物爆发机制?




4、我国的植被分类系统?我国东部森林群落的分布?影响我国东部森林群落地带性分布的因素?




5、什么是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服务的区别。




四、论述题(25′)


草地生态系统。给的几个地区水分和温度的变化图,一是让你分析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二是气候变化对植物个体的影响,三是对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影响,四是对群落特征的影响,五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背景:该研究者观察我国某草原十年后,绘制出如下5 幅图。


..... 未来


现在





1、简述当地气候特征,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气候趋势。


2、在未来气候下,植物生理状况的可能发展趋势。


3、在未来气候下,动、植物间相互关系的可能发展趋势。


4、在未来气候下,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的可能发展趋势。


5、在未来气候下,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物质循环的可能发展趋势。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态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10×3′)


1、权衡


2、自然选择


3、种群的空间分布图式


4、食物链


5、能量假说


6、遗传调节学说


7、γ多样性


8、景观等级性原理


9、边缘效应


10、温室气体


二、双名词解释(4×5′,其中每个名词解释2′,它们之间的区别1′)


1、生态分布区和生理分布区


2、阿利氏规律和艾伦规律


3、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


4、上行控制效应和下行控制效应


三、简答题(5×15′)


1、什么是生态因子?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相同环境和不同环境中物种的2 种适应类型。




2、陆地生态系统水循环,我国重大水利工程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3、什么是生物入侵?生物入侵的过程?从生物入侵和被生物入侵的角度分析原因,以及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 、解释生态学中数学模型的内容?并以捕食者-猎物为系统,解释捕食者和猎物作用模型:




(还缺一个小问)




5、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从岛屿地理学理论,分析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区等合并成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意义?




四、论述题(25′)


生态工程


1、生态工程概念。


2、生态工程如何选择植物或植物组合。


3、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以及退耕还林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4、经济林、非经济林、原生林的结构和功能及演替的异同。


5、从景观破碎化的角度,探讨生态工程的生态效应。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态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10×3′)


1.生态型


2. 双面下注假说


3. 适合度


4. 性状替换


5. 最佳摄食原理


6. 互利共生


7. 新质


8. 景观结构


9. 生态系统管理


10.种群平衡密度


有人回忆还有遗传漂变




二.成对名词解释(4×5′,其中每个名词解释2′,它们之间的区别1′)


1.外周限制假说与中心限制假说


2.(真)捕食者与寄生者


3. 伴生种与从属种


4. 选择效应与互补效应


三.简答题(5×15′)


1.野外观测(观察),(室内)控制实验,构建理论模型(数学模型),三者的优缺点,野外定位站的作用和必要性(意义)。




2. 植物-植食者-寄生物,两两之间、三者之间的协同进化,全球变暖对其协同进化的影响。




3. 中国植被分类系统,热带雨林的特点,如何恢复大面积砍伐的热带雨林(砍伐后如何恢复)。




4. 群落演替的特征,演替过程,驱动机制(驱动因子)。




5.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征,生物富集作用的概念,化学农药(杀虫剂)的生态风险。




四.论述题(25′)


某一山区最高峰海拔为3500m,山地阳坡在当前情况下和未来100年后点的年均气温随海拔的变化见图1,两个植物物种A和B只分布于该山地的阳坡,已有研究发现,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对年平均气温的响应如图2,其中A1和B1指示了其温度的生理分布区,A2和B2表明了其生态分布区。在长时间尺度上物种A、B都只能通过迁移的方式通过改变分布区来应对年均温的变化,试用你所学的生态学知识,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图1





图2


1. 生态分布区、生理分布区的概念,指出A、B物种在分布区的年均温,并说明两物种当前大概分布海拔范围。


2.如果物种A、B的迁移速度足够快,那么预测未来100年后,随着气温发生变化,依据物种A和物种B生理分布区和生态分布区,预测100年后两个物种分布的海拔范围。


3.如果A、B在分布区都是优势乔木物种,请问当前情况下从2200-3500m的山顶的乔木植物群落可以划分为哪几类?基于物种的优势群落命名规则,它们可分别命名什么乔木群落?未来100年后海拔2500-3500m的乔木群落会是哪种群落?


4.请简述群落演替的有机体论、个体论概念,并试用这两个概念解释第3问中未来100年乔木植物群落变化的机理。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生态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10×3′)


1.表型可塑性(也有一说为表型遗传学)


2.居群:


3景观连接度


4.温周期现象:


5.α选择:


6.γ多样性


7.性状替换


8.三向地带性


9.景观等级性原理


10.铆钉假说


也有一说考了生态位优先占领假说


二.成对名词解释(4×5′,其中每个名词解释2′,它们之间的区别1′)


1.生态型和生活型


2种群与异质种群


3.能量金字塔与生物富集现象


4.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三.简答题(5×15′)


1.简述水的生态作用,并从形态结构与生理特征两个方面论述旱生植物对沙漠生境的适应特征?


2.什么是关键种,简述岛屿与生物地理学中的 MarArthur-Wilson动态平衡理论,并据此简述自然保护区设计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简述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到成年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的主要特征,比较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区别。


4.内禀增长率的概念,解释内禀增长率rm=lnR0/T中R0和T的生态学意义,以此说明控制和增加人口数量的途径。


5.简述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以此分析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生态学原因,并阐述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植物形态、生理生态、种群、群落结构、生态系统功能的可能产生的影响。




四.综合分析题(25′)


以种群生态学中的捕食者-猎物相互作用为系统,试用你所学的生态学知识,简明概要回答以下问题。


1.可通过哪2种途径去观察验证该系统中野外捕食者对猎物密度的影响?(4′)


2.论述影响捕食者和猎物两种生物稳定性共存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特点?(8′)


3.基于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的协同进化系统,分别论述该系统中捕食者、猎物各自采取的生态对策。(6′)


4.解释捕食者-猎物相互作用关系,分析功能反应和数值反应概念,说明它们在指导应用捕食者进行生物控害功能中的意义。(7′)





写下您的评论吧